2020-2022
因为写这个东西是今年才萌生的想法,但2020和2021是我人生中发生重大改变的两年,所以就一起写进来吧。我知道未来我会去做一些很重要的事情,也很有挑战,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把20岁前我的想法记录下来,待日后回看,自查是否有违初衷。
关于理想:
关于我的理想是怎么树立的,想来我也不是很清楚,我只是知道有些事情我需要去做,不计较得失,而人工智能是我觉得很酷的事情,可能也是目前为止我最感兴趣的事情吧,渐渐地一切都推动着我去做这方面的事情:
-
创立一家人工智能科技公司
-
不为资本,只为了给志同道合的人提供一个平台
-
为人类文明的探索之路点灯
我将其拆成三句话,因为每一句话都很难做到,但也应该要有人能同时做到,即使我不是那个人,我也希望自己成为那个分母。
创立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来自20岁男孩的浅谈)
人工智能会是革命性的。
原谅我想象力狭隘,我能幻想到的人工智能带来的最大的变革,是对于社会结构。人工智能的发展(至少在初级阶段),势必会带来劳动力的变革:现在绝大部分人在做的事情都可以被初级阶段的人工智能代替,这个也一定会是届时人工智能迈进理想化初级阶段的过程中最大的阻碍,对此我这样看:
如果人类文明永远停滞不前,我认为其黯然褪色。我无法想象一个社会为了社会结构的稳定而放弃发展的步伐。可能社会对人工智能的改革需要一定时间的时间适应,但是总会迈过那个坎。而至于失业人群生存的意义如何体现,影响因素过于复杂,我没办法预测。当前,我尊重绝大部分的人,因为无论是迫于生计还是理想,这些人身为社会运转的车轮都在努力工作,总要有人去做这个做那个,无关贵贱,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都值得尊重。但是如果抛弃人文关怀,只以对社会的贡献评判一个人,那届时找不到属于自己位置的人又该如何获得社会的尊重。这是一大难题,我认为应该由世界上最聪明的政客来想办法解决,我还是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罢。虽然一些的政客并不认为自己对人类发展的走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他们对稳定社会确实很有一手。
这条路很困难,但是我们总能,或者说总应该走过去。
展望完毕,考虑点实际的东西,人工智能科技如何卖钱?
虽然如上文,我的目标并不是将其建设成一家面向资本的公司,但一家无法长期存在的公司,我很难想象它能为世界提供多少持续的帮助。如同摩托罗拉,发展出了“铱星计划”,虽然的确是超越时代的科技,却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其死亡。实际上,人工智能远远未发展到能够普及的地步(弱人工智能)。对于一个还未有形的东西,思考其商业模式确实过于困难。不过能够确定的是强人工智能的到来会打开一个巨大的风口,任何事情都能用上人工智能,会比互联网更具有可塑造性,一般这种情况下公司的生存更具有技术导向和创意导向,对于商业模式的依赖相对较低,可是谁知道呢。未来作为公司的领导者,需要对很多事情有清晰的把控,商业模式一定是其中一点。
对于我能想象到的可触及的人类究极形态:人类智力通过科技的帮助得到开发,并与人工智能结合,与某种材料制成的躯体结合,成为可跨行星的物种,并且拥有意识可转移的特点。这就需要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航天航空等学科的发展。虽然我并不认为有生之年能等到其实现,但是能为其助力,也算是不负此代人的责任吧。
(多少有点天马行空了,谁让我叫这个名字呢)
如果真的到了那个阶段,我希望是由我来指定行业规则,而不是资本。这也是我希望由我来做这件事情的原因。可能也有别的人有如此本心,但我知道我能坚守我的初心,让AI这个领域少一点资本的玷污。
不为资本,只为了给志同道合的人提供一个平台:
我一直认为,不同年代的人在特质上会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大体上)
爷辈,出生于战乱年代,饱受苦难,追求更多的是安稳。
父辈,出生于较为安定,但是并不富裕的年代,在已求得安稳的条件下,追求的更多的是物质,可以理解为生活富裕。
我辈,出生于生活富足的年代,不愁衣食,有更多的余力去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这里谈论的是相对)
关于精神上的富足,我认为无外乎追求美(艺术和精神)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为什么我们似乎目前并没有看到这种风气呢,我认为人的本质是贪婪的、虚荣的,这导致很多人即使拥有富足的生活,仍然将生命花费在追求奢华上。私以为这是无法回避的,但既然我们的爷辈和父辈甚至祖辈为我们打下了如此好的基础,理应有越来越多的我辈追求精神上的富足,才能称得上不辜负时代的使命。
正如前面所言,资本是人类贪婪和虚荣的结晶。如果一家公司work for money,我认为其对于所掌控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不会达到其理应达到的高度。同样的一家公司,如果由一个面向理想的人来把控,产生的社会效应一定比面向资本的人大。虽然很大程度上,由于面向理想的人很稀缺,所以我们需要资本来推动社会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以资本为动力就是最完美的形态。对于公司的员工,如果为理想工作和为赚钱工作的卖命程度一样,事实上并不需要强求他们,只不过对于把控公司全局的人,如果能以理想为导向,相信会有所不同。
正如上文所说,私以为现在是为理想卖命的人涌现的年代,如果有一家公司,能承担地其这群人的野心,我相信会有更好的社会效益。比如说现在的生物医学工程和材料工程,鉴于资本回收周期长和研发难度大的问题,并不受资本青睐(至少在中国),这也直接导致了行业的发展缓慢,这也是上文提及的社会资源分配以资本为导向,这一并不合理的结构导致社会发展缓慢(实际上这很需要金融行业的努力,一个和钱打交道的行业如何让钱不是盲目地走向赚钱的地方)。如果我能开创这样的平台,集合全社会的智力资源,将其向社会发展的方向引流,尽量少一点向资本倾斜,岂不极好。
尽管我不一定是那一个人,但是我在这件事情上做过努力,就一定会有更多人看到,且待群星闪耀时。
为人类文明的探索之路点灯
看上去这句话是前两句话的结果,但实际上这并不是其必然结果。
关于规划:
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应该围绕最终的理想。
我需要有强大的领域嗅觉:
- 本科期间打好计算机科学学科基础
- 本科加入人工智能实验室作科研工作,积累人工智能领域基础
- 研究生学习人工智能方向
- 工作从事计算机行业相关岗位,了解行业动向
我需要有足够的创业经验:
-
本科期间参与创业项目,体验创业基本流程以及可能会面临的困难
-
研究生目标Stanford,前往吸取创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 我需要有足够的强大的人脉关系:
-
在深圳大学多认识不同学院的同学,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
在工作期间多认识相关领域的高层人员
我需要有出色的领导力:
-
在大学期间担任大大小小各种领导的职位
-
35岁前做到高管
我需要能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才能追求精神满足:
- 35岁前实现财富自由
理想流程:
大一大二打好基础,稳定绩点,学习完全ACM,尽量在此期间拿到银牌及以上,在算法方面站得住脚。学习人工智能基础,为进实验室做准备。可以参加创业项目,为自己积累一些创业背景。
大三大四稳住绩点,进入人工智能实验室,系统学习人工智能知识,打好基础,积累科研经历。至少进入两个不同的大厂实习,积累实习经验,摸清楚公司运行制度,体验公司文化。托福。参与留学summer camp,积累留学经历。
申请研究生。绩点+竞赛+科研+实习+创业+(推荐信),我估摸着能保两个吧哈哈哈哈,谁知道呢。如果因为疫情无法留学,就更换策略争取保研,研究生期间积累国内人脉。
研究生毕业->就业。根据实习的经历,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公司就业,努力在35岁前积累一定财富,做到高层积累管理经验,期间观察行业动向,积累人脉。争取在中大岭院或者北大汇丰(深圳)拿到MBA学位。
创立公司。
上面的规划都十分理想化,现实中的变化很多,我也没办法预测,只能说无论做什么决定,都应该处于奔跑的姿态吧,自勉。
结语
人们对于20岁少年的话总是不屑一顾,自居过来人称其为“年少轻狂”
可总能有一些轻狂的少年“年少有为”。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